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教授---王进义
王进义,男,1969年12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微纳生物技术及药物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王进义,男,1969年12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微纳生物技术及药物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明确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可为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有效支持。耕地利用转型是指耕地利用形态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包括耕地利用显性转型(CLDT)和耕地利用隐性转型(CLRT)。然而,现有研究存在将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和耕地利用隐性转型割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庆玮副教授在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the role of surface micro-topograph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庆 径流 降雨径流 waterresea 2025-09-28 06:02 2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周琳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发表了题为“Sublethal tebuconazole exposure enhances pathogenicity and resistance d
全国农林类大学排名前十名的大学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10所大学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9月24日,首届中哈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双学位项目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哈萨克斯坦国家农业科研教育中心主任纳西尔哈诺娃•巴库特,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阿比谢娃·罗扎等哈方嘉宾,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王海波,西北农林科技
传统上,微生物呼吸被认为是土壤干湿(D/RW)循环期间短期脉冲式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在D/RW后,受干旱程度影响较为严重的土壤中观察到CO2脉冲迅速出现,而微生物活性恢复则存在滞后期,这引发了人们对非生物碳矿化普遍性的质疑,特别是在长期干旱条件下的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庆玮副教授在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the role of surface micro-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NWAFU”)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后
从求知的课堂跃入火热的田间,从基础的理论扎进鲜活的实践,从一个人努力致富到一群人合力振兴——这是一群榆阳“头雁”的集体蜕变之路,也是从“听讲人”到“带头人”的真实成长。
2015年9月,刚刚获得“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殊荣的景会霞老师,被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委以重任,成为“杨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承担起全区名师孵化、教研教学改革实践、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任务。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芬兰欧陆大学在微塑料迁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Minimal preferential transport of microplas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全球农业生产的主要逆境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受气候变化与不合理灌溉影响,盐渍化面积逐年扩张。盐胁迫通过引发小麦地上部Na⁺过量积累、渗透胁迫及氧化损伤,导致籽粒品质下降与产量锐减。小麦作为全球种植最广的主粮作物,其对盐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岳超研究员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这是水保全重室重组后首次获得此类资助,标志着水保全重室在国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与自然保护区平台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向深入。9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宁夏云雾山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主题科普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组织林学院师生代表赴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展示部委、外省(区、市)以及国家农高区、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举办国家科技成果示范行动展、中国农科院展、中国供销合作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展、各省区特色农业展、杨凌农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农林职业技
该论文题为:Agriculture breaks down traditional biogeographic barriers of soil fungi(农业打破了土壤真菌的传统生物地理屏障),该论文于 2025 年 8 月 27 日在线发表于 Cell
8月26-27日,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代药物研发团队邀请,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运河、北京睿偲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志兵分别率团莅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访问,开展合作交流,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医药与农药领域的产学研融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农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 2025-09-03 21:07 6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全球三大主粮之一,为人类提供了约21%的食物热量和20%的蛋白质。然而,小麦属于C3植物,其光合效率低于玉米、高粱等C4作物,同时易受干旱、低温等胁迫的影响,导致产量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干旱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全党全国作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等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